CLOSE

News

Kris Yao’s New Work; Design with Freedom / United Daily News

Kris Yao’s New Work; Design with Freedom / United Daily News

1995

建築人物與作品/專題之一

「即使只做個蛋花湯,也用心切蔥」,設計過幾十棟重量級的高樓,被定位為「現代派」建築師之後,姚仁喜這兩年想法有點改變。他慶倖已不想走國際路線、成為「大師」,有心情自侃「我菜倒燒的不錯,可以作大廚師」-有了余裕連細糜也「用心」,舉止隨之自在,除了氣度,姚仁喜多了一些通澈。

整理自己創業十幾年來的作品,姚仁喜聲明「看不出什麼統一的風格吧」;他把每一棟建築視作獨立個性,各有各的故事:「我為它們尋求可能性,不是找答案」。

做過的案子性質之多樣:臺北麗晶飯店、仁愛鴻禧大樓,關渡附近難再見到的弧形住宅大樓、高雄四十一層純飯店、大學校舍、慈濟功德會台中集會堂改建…除了臺灣南北都會,還遠及馬來西亞、香港、上海。

最新作品「富邦金融大樓」,姚仁喜比為「滿漢全席」,因為用齊了先進國家的先進方式:設計、顧問的陣容,來自美日;營建的方式,按美國的管理制度;主控各樓表情的電梯,有詳盡的「電梯計畫」,燈光、庭園景觀,均有專司。

姚仁喜不乏和國際合作的「機會」,接案一帆風順,靈感泉湧,當然讓人稱羨;其實,他有累積機會的特質。比方,他看重「對話」:「對話是很古老的文化,智慧會突然出現。」在別人,是被踩住的痛腳,他卻捏拿為利多:「和業主溝通對話,永遠是最好的設計」。

他也不免挖苦現實:「預售屋透視圖和蓋出的實景,差異比較,是建築系學生很好的論文」,但只要使得上力,他就「推到最邊邊」。逼近邊緣,一直緊底著他的靈感、手法,「然後,就可以跳出去飛翔」。

「臺北是一個困難的城市」,他泛指臺灣各大都會,都市計畫的「林」沒做好,只能為個別建築的「樹」費心思;「在臺灣做建築」,限制重重;如蓋住宅,有銷售的限制、基地奇形怪狀的限制,風水文化上的限制,以及我們法規上的『貢獻』!」臺灣三天兩頭改變建築法規,「建築師只剩造型能變化。」偏偏他早想通「設計,不只是在造型上變花樣,而是找到生活上的可能性」。

「建築和人可以溝通,是因為感動。」姚仁喜思索建築價值的核心,與一般人對現代建築的體受,簡直在另一極端:「如何為居住的人激發靈思,帶來生命感受」。於是,他為高層建築,造出「空中的地面層」;一個集合住宅,他為每家每戶設計「空中花園」。

連出家人都聞名請他蓋現代式的佛堂,做穩現代建築的盛名,但他躍過許多讓人仰頭讚歎的案子,內心記掛的,還是十年前創業的第一個案子,最近才全數完工的薇閣小學。「他就像年輕時的一位知己吧,一直在告訴你什麼似的」,他為校園改變呆板的面貌,那時每天逗留在校園,甚至就把圖畫在牆上。

最後蓋出一個「不是房子的房子」,那是一個圍樓梯牆廊,老師、學生都著迷,找盡理由在其間流連。

腳踏「實地」處理「真實」的東西—姚仁喜越來越覺得建築師是美好的行業:「他在都市中,又能超越許多領域,用實質環境,幫助一些新的理念實現。」他越來越被「一種專注的心情」感動,不管是蛋花湯還是滿漢大宴,他的用心,自在其中。

Reporter Shen Yi, United Daily News / Taipei (1995.07.10)